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078章 第 78 章

關燈
第078章 第 78 章

“你們想用這句讖語來解‘昭’字* 嗎”

搞明白了這三人的意圖, 楊秋主動問了出來。

這三人對視了一眼,都明白楊秋已經看出了他們的想法,於是這一次是令狐邵開口了。

“這句讖語流傳甚廣,將軍既然決定了用‘昭’字建國, 不妨就利用這句讖語解讀一下。”

這是一條走捷徑的方法, 說實話, 也不是不能用。

畢竟這玩意兒玩得就是神神秘秘,漢語文字博大精深, 怎麽都能搞出一個牽強附會的解釋。

只要你以後成了正統, 那麽就會說這讖語果然預示了未來。

楊秋倒是有其他想法。

但此時此刻, 她倒要看看這三個人能怎麽搞出一個牽強附會的解釋出來, 於是楊秋笑而問了起來。

“那你們是怎麽解讀的?說來給我聽聽。”

這一次是田沖主動開口了。

“昭者,日高也, 日在道上高而顯,即昭代漢。”

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句話最表面的意思就是代漢者是道路當中的高大的人或者物,而日在道上高而顯, 顯然對這句讖語的解讀合情合理。

“你們也認同?”

田沖說完, 楊秋看一下了令狐邵和荀諶。

兩個人同時點頭,這三人都算得上是士族出身,所以對讖緯之說都非常了解。

其實這玩意兒久了,大家都知道是糊弄人,但都喜歡自欺欺人。

畢竟處在這個圈子裏面, 那就得按照圈子裏面的規則來玩。

但是這一次,楊秋不想裝神弄鬼。

“沒必要繼續挑釁漢廷, 讓他們把我們視之為心腹大敵,我有另一個想法。

現在領軍出征的幾個將軍, 分別有董卓,傅燮,孫堅,曹操,朱儁,為何不將讖語用在他們身上挑撥離間。

敵人太團結了,這可不是什麽好事情,我們也得給他們找點麻煩不是嗎?”

此言一出,三個人紛紛沈思了一會兒,荀諶笑了起來。

“將軍此計,甚是機巧。而今我昭國,尚不宜過於張揚,然亦不可顯露太過。

若使數人皆流傳讖語解讀,敵人亦非愚鈍之輩,勢必察覺其中的蹊蹺。

不妨先專註一人,待其效用漸微,再換另一人。且看天子最終疑心何人,逐一施之……”

這倒也是,一下子把一堆人都拖下水,顯然造成的效果不大,於是楊秋對著三人問了起來。

“那你們覺得,現在這幾個人當中,漢家天子最不放心誰?”

“傅燮素有忠孝之名,不可輕動。曹操與宦官一系糾葛頗深,暫且亦不可取。朱儁、董卓、孫堅三人,倒是頗為合適。

然孫堅麾下僅數千漢兵,勢單力薄,難成大器。朱儁、董卓則部下勢眾,根基深厚。

尤其是董卓,於西羌戰場征戰半年,至今戰果寥寥,天子心中恐怕早已不滿。”

聽到令狐邵的這番分析,楊秋頗為認可地點頭。

就是你了,董卓,先坑你再說。

雖然有點遺憾沒把曹老板拉下水,不過可以以後再想辦法。

因此,楊秋讓眼前幾個人對董卓名字作解。

三人立即就給出了一個解讀,那倒是同一個模板了。

“卓者,高也,越也。卓於塗,乃在道之高處,當塗高之象。”

很好,這個解讀非常完美,楊秋都忍不住笑了。

還是他們這些士族會玩兒,黑的都能說成白的,白的也能說成彩的。

不過,雖然定好了計劃,但想要宣傳出去,那還是需要一點人力物力的。

楊秋本來還在糾結收買什麽商隊去宣傳,又或者賄賂一些朝廷的官員,尤其是宦官,畢竟給錢就能讓他們顛倒黑白。

當然不可能用楊家軍的名義去賄賂,但總能找到路徑的。

結果有一個上好的機會送到了楊秋的面前,就在開完會議之後不久,羌人那邊來人了。

自從上次和那幾個羌族首領交易完畢之後,兩邊都各自默契地幹著造反的事情,互不幹擾。

目前,羌人幾個部落進展還不錯,沒有在漢軍那裏吃大虧,也還沒有被挑撥得自相殘殺。

所以看著還挺團結,但估計也持續不了多久。

不過這不關楊秋的事兒,羌人內鬥挺好,不然她有一天具有實力收覆涼州的時候,收拾這些人還挺麻煩。

最好讓他們內鬥消耗彼此。

但這種事情當然是不能表現出來的,所以對於這一次先零羌首領唐枸的到來,楊秋表示了熱烈歡迎。

她還讓人準備了美酒佳肴,務必要將對方招待得心滿意足。

“將軍,我遠在涼州就聽說了楊家軍和黃巾軍合作把漢軍打得落花流水的事情。

這次來到將軍治下的雁門郡,果然看著繁華,不管是守城的兵卒,還是路上的普通庶民,看著似乎都精神氣飽滿。

不像我們羌人那一邊,這冬日一過,好多人都因為嚴寒過世,還有好多人因為吃不飽而死,將軍這裏的日子可真讓人羨慕!”

有句話說得好,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這種暫時性的盟友對你大加誇讚,絕對不要相信那是什麽真心話,看來是有所圖了。

原本以為對方是過來購買糧□□鹽等物品,楊秋也做好了準備,給對方一些低廉的價格,只要不虧本就行。

畢竟有羌人在西邊牽扯著漢軍一部分主力,對她來說是有利的,有時候生意也不能只圖利潤。

但是對方一開口就說出這段話,顯然所圖的不是楊秋所猜測的東西,於是楊秋笑著打起了機鋒。

“不知道羌王可否聽說過一句話,面子工程?”

唐枸這個壯漢瞬間露出了困惑,兩個人都是用漢朝的官方普通話在交流。

而對於唐枸而言,他的語音自然不標準,也只能聽懂對方最淺顯的語言。

如果漢人要開始咬文嚼字,那他是絕對聽不懂的。

但眼前人好像也不是在咬文嚼字,就是這幾個字組合起來,聽不懂。

不過身為一方首領,也不能表現自己的愚蠢,那就太丟面子了,於是唐枸換了一種委婉的方法表達出自己的疑問。

“將軍很重視面子這種事情吧?”

楊秋差點笑出聲,看看,還不是踏入了她的陷阱,於是她用一種憂愁的語氣開口了。

“人要臉,樹要皮,這世上誰人不重視自己的面子呢?誰希望有人在背地裏說自己是個窮酸之人。

楊家軍發展到今日這個地步,步步艱辛,去年幾場大戰更是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實際上楊家軍治下的庶民和羌王你們的子民一樣,都在面臨吃不飽飯的困擾。

只是我這個人太愛面子了,加上楊家軍也需要維持一點形象,所以羌王來的路上見到的都是精神氣飽滿的人。

因為這些人都有專門的飽飯可以吃,也是為了展示給來來往往的商隊看,我私下裏稱之為面子工程,總不能讓人誤會我楊家軍揭不開鍋了。”

楊秋的語氣一片誠懇,唐枸瞬間被噎住了,這真的不是忽悠他嗎?

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愛面子,結果又把楊家軍的虛假全部告訴他,這番話是不是有哪裏不對?

唐枸自然不知道人要皮樹要臉後面接的那句話。

人要臉樹要皮,樹要沒皮必死無疑,人要沒臉天下無敵。

所以此刻的唐枸陷入了深深的懷疑當中。

他過來是要借糧的,來的路上看到楊家軍治下的縣城百姓沒有面黃肌瘦,看著精神氣那樣好,他還以為楊家軍富裕得很呢。

結果對方一開口就先給他哭窮,是不是搞錯劇本了?

哭窮這事兒不應該是他先開始嗎?搞得他現在都不好把自己準備的劇本演出來。

“將軍這裏的情況竟如此嚴重嗎?”

尷尬沈默了許久,唐枸憋出了這樣一句話詢問。

因為眼下他實在不知道該用哪句話開口了,總不能在對方說吃不飽飯的情況下,還說借我一點糧吧。

這話當然也可以說出來,但對方肯定是直接拒絕呀。

“唉,大家都在用力的活著呀,想讓子民們都吃一口飽飯,太難太難了。

羌王,我愧對於我的子民啊,到現在竟然還讓他們忍受饑餓嚴寒的困苦。”

唐枸:“……”

這讓人怎麽接話,難道要讓他跟著一起哭窮嗎?

於是唐枸尷尬地換了一個話題。

“之前將軍不是和我們交易了糧食和食鹽這些物品嗎?難道將軍治下這些東西也不夠了嗎?”

這個問題倒也不能直接哭窮,所以楊秋是這麽回答的。

“食鹽倒是足夠,因為我們楊家軍自己在開鹽礦,但是糧食是真的不夠。

只能等今年春天趕緊種上糧食,指望今年的秋日能有一場豐收,不然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餓死,唉……”

食鹽足夠?

這倒是讓唐枸眼睛一亮,至少這東西還是能交易的。

但眼下這麽說,又好像達不成自己的目的,於是接下來唐枸又拐彎抹角的問了許多問題,楊秋不是轉移話題就是哭窮。

搞得唐枸離開的時候,都還沒有把自己的來意表達出來。

他幾乎是帶著一種郁悶的心情回去了,楊秋卻是在唐枸離開之後,她立即把令狐邵和荀諶叫了過來。

“你們想辦法去試探一下唐枸,看看他的意圖是什麽?應該不只是交換糧食。”

談話的主動權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裏面,在搞不清楚對方目的的情況下。

楊秋決定先退隱一番,讓自己的屬下來應付。

令狐邵和荀諶當然清楚楊秋對羌人那邊的戰略,拉攏合作的盟友,同時也是防備著的敵人。

因為羌人反覆無常,隨時也可能翻臉。

“將軍對未來羌人的規劃是什麽?涼州之地,沈屙積弊已久,百餘年來,羌人與漢人之間紛爭不斷,反覆無常。

致使雙方信任盡失,若日後西進,涼州之地如何處理,實乃棘手難題。”

荀諶作為豫州士族,從戰略上來說,他當然知道涼州不能棄,不然會危害中原的安危。

可是從經濟角度來說,涼州這地兒現在實在是個爛攤子,簡而言之,那就是一個負資產。

要了會給自己增加無數的後患,不要的話,以後也會有無數的後患。

所以東漢朝堂上的大臣們在此事上也是糾結得反反覆覆,有時候在討論放棄,有時候又覺得放棄了之後洛陽會很危險。

有時候說要安撫羌人,有時候又突然決定趕盡殺絕。

正是這種猶豫不決,反反覆覆的政策,這才導致兩邊的爭端持續了一百多年。

如今楊秋占據並州北部,不可能以後只管中原的土地,西邊的土地你不去管,他們就可能會入侵。

所以荀諶也想知道楊秋對涼州未來的規劃。

“孔叔呢,你是怎麽想的?”

關於戰略規劃這種問題,楊秋也想知道,漢朝這些土著們是怎麽想的?

雖然她有自己的想法,但總得將大家的想法和原因搞清楚。

“涼州的戰略位置很重要,但若是提前打下來,恐怕會拖垮我們昭國,建議采取世祖的想法,先占領中原腹地,以後再西進。”

兩個人倒是沒有目光短淺,決定要放棄涼州,只是都覺得涼州太難搞了,提前打下來,到時候只會陷入和羌人無窮無盡的內鬥當中。

所以最好效仿劉秀的做法,先定中原,最後在西進。

其實這種想法也不能說有大問題,對於此時的人來說,這種戰略已經實際損失最小的方法了。

但楊秋另有想法,西域諸國可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需要重新打通絲綢之路,更重要的是。

從涼州再往西北方向前進,那可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這種地方能放棄嗎?當然是不能的。

而經濟價值可以有其他方法,到時候楊秋自然能在這西邊種經濟作物,比如說棉花,但那得是控制之後再做的事情。

至少楊秋不會讓西邊成為負資產,於是她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諸位知道長江黃河的發源地在哪裏嗎?”

要按照歷史上的記錄,後面的人不斷往西部前進,一直都沒能搞清楚真正的源頭在哪裏,反而記載了多次錯誤的地址。

而按照漢朝目前的典籍記載,《禹貢》裏面曾說:導河積石,至於龍門。

這意思就是說黃河發源於積石山,

山海經則說,黃河發源於昆侖山。

所以在漢朝,這件事情是有爭論的,然後漢武帝派張謇出西域的時候,他曾經註意到了西域的大河。

而他發現這條河從高山的東北角發源,一直向東北流去,最後註入了一條湖泊。

張謇詢問當地人,最後對方的說法是這條湖泊連接地下河,一直向東流去。

所以回去之後他就把這事告訴了漢武帝,於是眾人都覺得原來再往西邊走是昆侖山啊。

這也就是後來昆侖山地名的由來。

所以在漢朝,關於黃河的起源,這是主流思想。

至於長江,整個古代認識都是錯的,他們認為長江的源頭是岷山。

其實發源於岷山的這條河流是岷江,而中國古代一直把岷江當做長江正源。

這件事情到了清朝都還沒有理論清楚,當然主要是受限於科技水準,所以那時候的人們無法真正走到源頭去探究

因此,對於楊秋問出的這個問題,令狐邵和荀諶都引用了漢朝現在流行的解釋。

不過既然楊秋這樣問了,所以荀諶自然下意識地詢問了另一句。

“這源頭難道和涼州有關系?”

“從涼州再往西北方走,那邊將會有長江、黃河的源頭,不過兩者的源頭不一致,黃河的源頭主要地下湧出的泉水,而長江的源頭主要是冰川融水。”

“這兩條河對我們華夏文化何其重要,若未來有一天,我們無法掌握黃河長江的源頭,然後被異族掌握。

到時候工具更加領先了,他們直接修建大壩攔截河流,我們華夏文化將會直接遭遇毀滅的打擊。

因此,不只是涼州重要,我們還要繼續往西而去,我當然也明白你們擔憂的事情。

羌人確實反覆無常,但人是殺不完的,待遇太好更會滋長他們的野心,所以這事兒不能急不能快,但更不能放棄,得慢慢來。”

兩個人沒想到楊秋考慮得這麽深遠,只是真的能修大壩攔截如此大的河流嗎?

兩個人以前肯定會覺得這不可能,但如今見識了楊家軍在學童那裏準備的書籍教材,以及工坊裏面產出的一些東西。

他們又覺得這不是不可能,只要工匠之利更加厲害,就像將軍說的,未來登上天都有可能。

不過這種問題暫時也不用考慮,畢竟連並州都還沒徹底占領。

所以接下來這兩個人的目的還是去試探唐枸,看看他來此到底有什麽目的?

唐枸剛好也很著急,不知道怎麽開口把自己的目的提出來。

有了荀諶和令狐邵的的示好,再加上這兩個人高深的話題技巧,直接把唐枸給繞暈了。

最後,這兩人終於把唐枸的目的打聽了出來。

楊秋有個猜測是沒錯的,唐枸確實是來想要交易一些糧食和食鹽,但這只是目的之一。

他還有一個另外的目的,那就是交易楊家軍的高產糧食種子。

這種事情也不可能徹底隱瞞住的,尤其是西北這邊的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這些消息。

而唐枸的目的正在於此,他想空手套白狼得到高產種子。

而利用他來的人,有涼州那邊的豪族,也有其他羌人的攛掇。

只是唐枸也不是傻子,知道這種事情沒那麽容易,所以他還以為荀諶和令狐邵可以討好,私底下賄賂了不少珍寶,想讓這兩人幫忙。

等楊秋知道對方的目的之後,她瞬間笑了,因為她此刻有那個絕佳的主意。

不管唐枸背後的人是什麽?她一定要把紅薯這個高產糧食給推廣出去,把外面的人給坑死。

尤其是最好讓胡人喜歡上這種東西。

畢竟紅薯這東西表面上確實高產,推廣出去了絕對會讓一堆人欣喜若狂,覺得她楊秋是個傻子,直接資敵。

可是事實上,紅薯有幾個超級大的缺點。

首先就是營養成分不足,蛋白質含量非常低,長期吃這種東西都不能維持體力幹活,更別說擁有一身的勇武之力來打仗了。

要把它作為主糧,人的正常生長發育都不能維持。

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紅薯的儲存期非常短,還容易受潮發黴變質。

為什麽華夏人留下了小麥,粟,水稻,黍等糧食,當然是因為這些東西營養成分足夠,再就是能夠長期保存。

只要糧倉建得比較幹燥,保存好幾年都沒問題的,可是紅薯絕對不行。

長期食用消化不良,這些都屬於小問題了

既然對方的來意是想求高產糧食,給他,給他,坑死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